中国成为最大卡车市场的诱惑力
2009年,中国重卡市场年销量63.63万辆,增长率17.5%。如果全国各众重卡车企放量生产的话,一百万辆也不在话下。预期不屑五年,中国重卡产销量可逾百万大关,将超过欧洲加美国的总销量!由此可见,未来全球卡车最大市场在中国,而重型卡车也将是卡车细分市场中潜力最大、前景最好的车型。
因为作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重型卡车,其发展轨迹始终与国民经济呈正相关系,可以说是中国GDP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由此可见,这也是为何国际卡车寡头都在争先恐后地来中国市场抢占市场先机,纷纷与中国重卡企业合资或确定合作规划,这说明中国市场已成为这些国际汽车巨头的新的重要战略市场。预期,在近几年内还将不断有国际重卡或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力图分一杯羹。
如今中国物流体系、高速公路网、大型运输体系以及建设工程体系的形成,不仅对中国公路物流业、基础建设工程而且对重卡从排放、安全和节能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技术层次上的要求。因此,当今的中国重卡市场消费已经不是上世纪我国公路意义上的运输车辆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细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卡的细分市场越来越强,除载货车、牵引车之外,工程车、搅拌车、自卸车等专用车、改装车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与此同时,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各地对超限超载的限制和燃油税实施后的油价飚升,重卡产品越来越重视经济性与安全性。特别是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的前夕,第一次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在此背景下,按照国家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规划,我国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重型汽车国Ⅳ排放标准。对于国Ⅲ产品,国家只认可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等三种典型路线的发动机。环保部对新车和在用车实施黄绿标管理,新车必须上环保目录,否则就可能上不了牌,不能销售。这就在内外因素上主动地对国产重型卡车在技术上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迫使国产重卡在短期内快速与国际接轨。
众所周知和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汽车排放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和日本等西方汽车发达国家。早在2005年欧盟就已经实施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因此为了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汽车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刻不容缓。但现阶段重卡自主国产发动机由于技术瓶颈而难上环保目录,这就为境外卡车和发动机大鳄敞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市场的大门。重卡发动机的技术壁垒比较高,自己研发难度较大,加上没有品牌保证而难以获得用户认可,对于重卡行业而言,核心配套资源尤其是发动机,已成为左右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已经成为重卡企业的共识。
因此,没有重卡“心脏”——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无论新老所谓“山寨”版的重卡车企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自生自灭的结局。所以,可以预期未来五年之后,除中国重汽、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北汽福田、上汽南京依维柯、北方奔驰、陕汽七大重卡车企尚有一拼外,其它无论是老牌的还是新生的重卡车企面临的不是被淘汰出局就是被兼并收购的命运。
如在同一省份不足一百公里范围内,就有三家重卡车企相互竞争,这不是重复建设、重复浪费又是什么?相关部委为何要批准?!中国汽车行业的“散、乱、差、慢”绝不可能再在重卡重蹈覆辙,这不仅是在地方保护主义下的重复建设,而且是极大地浪费了自然环境和社会整体资源,世界与中国市场都绝对不会容忍让近30家的重卡车企同时存在。
也许在十年之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与旁上洋大款的3-4家,现在正在忙活准备上市的或现在正在苟延维生的新老“山寨”版的重卡车企无法回避的生死挑战与风险,必定将自生自灭,这就是中国式的汽车领域“社会达尔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