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市场越发成熟的今天,出现召回并不稀奇。一方面,企业是在努力为消费者提供“零问题”产品,此间有一个纠错的过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欣然接受召回带来的价值体现,如汽车安全性上的稳步提升等。
但是,同一汽车品牌频发大规模的召回事件,或者同一地区罕见汽车召回行为,却都容易让人心生疑虑:前者难免抛离了企业追求“完美”的初衷,只停留在了纠错的层面上;后者则反映出召回制度并未完全铺开,消费者的权益难免因此受损。
而对于国内众多商用车企而言,他们在召回上的表现似乎还不够积极主动。不过,记者在对比中外商用车在召回制度上的差异后发现,这种现状之所以“积劳成疾”,其实也有很多不被关注的“幕后”原因。
重视程度不足
去年12月20日,由于悬挂系统存在缺陷,雷诺卡车有限公司开始召回部分雷诺普雷姆6×2卡车。尽管国内市场上,该车保有量仅为5辆,但这也是我国实施卡车召回制度后首个召回案例。
今年4月9日,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因为存在不同安全隐患,戴姆勒已经决定召回部分进口缺陷货车及货车底盘。统计数据显示,此番国内涉及召回车辆(含底盘)共计674辆。
然而,在两起进口汽车产品召回事件之间,国内商用车企业鲜有召回之举。相反,记者在调查中意外发现,去年12月中旬,刚刚进入澳洲市场不到半年的长城风骏,因为安全带失效问题进行了召回。
而且,对比同期国外商用车市场,单以美国为例,不到半年时间就有数起商用车召回事件发生。比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月12日宣布,将在美国等地召回近万辆2010年款“TACOMA”皮卡,以“扼杀”传动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断裂的可能性;再比如,美国通用汽车日前表示,将召回约5000辆2月和3月间生产的载重厢式货车,并暂停相关车型的生产和销售,理由是“疑似交流发电机故障导致发动机存在起火风险”。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商用车没有出现召回,并不一定是其产品百分百完美。而是国内商用车企对国内市场的召回问题仍未十分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
对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洪就曾建言,完善保险制度应对召回,在汽车召回制度中增加推进召回相关保险的内容。
此外,一名普通消费者也坦言,为什么丰田等企业可以明目张胆地对中国汽车消费者采取不补偿或少补偿的待遇标准?“就是因为我们的召回制度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无法从法律层面上强制企业实施同等补偿措施”。这也是国内很多消费者为之付出的一种代价。
[第1页][第2页][下一页] 本文内容导航 第01页:商用车召回为何难 第02页:行业顽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