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今年8月公布《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管理规则”)的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新建乘用车生产企业需具备的条件。而在今年1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有关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管理规则已正式实施。管理规则抬高了生产企业准入的门槛。一位参与管理规则制定的知情人士对媒体记者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近年来车企圈地的势头。
资料图
金华卡车尚未盈利
今年7月,石嘴山青年曼汽车有限公司年组装1.5万辆卡车项目开始批量生产。明年,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卡车分公司产能3万辆的新工厂也要投入使用。在卡车项目上的大手笔,让青年汽车备受关注。
提到金华青年汽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青年客车。的确,当年与尼奥普兰的成功合作,成就了青年在高端客车领域的市场地位。但是,是否客车做得好,就具备生产卡车的条件?“从技术上讲,一般来说,客车是卡车的下延,卡车是客车的上延。因此,客车企业造卡车相当不容易。”重庆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王健说。青年汽车涉足卡车业务始于2004年,牵手德国曼公司启动了卡车项目。7年时间过去了,青年曼卡做得怎样?
据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卡车分公司执行总经理吴志勇介绍,青年汽车通过尼奥普兰与曼建立了合作关系,青年汽车以许可证方式引进了德国曼公司的重型卡车技术,项目起步阶段的技术平台、产品图纸和技术支持由曼公司提供。在该许可证项目执行结束后,青年汽车无权继续使用曼的商标组装卡车,继而才有了现在的青年曼卡。
吴志勇说,青年曼卡目前仍处在组装生产的阶段。尽管青年曼卡有自己的发动机厂,但还是小批量生产。青年曼卡的重要总成和零部件都需要外购,这就导致了卡车生产成本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水平。“目前青年曼卡还没有实现做大做强,产品销售所得利润只够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我们会不断提高产品的自制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青年曼卡的价格。”他说。
拉长战线分散资源
既然青年曼卡并不盈利,产销量与主流重卡企业相比少得微乎其微,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何不集中精力调动资源大力提高金华卡车生产基地的产销量,实现规模化生产,却在千里之外的宁夏征地建新厂?大本营内的产销量尚未上规模,又拉长战线分散资源大规模扩张,按照常规逻辑,令人难以理解。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我国汽车行业,目前存在着车企囤地的现象。一些汽车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投资开发协议,低价拿地后,囤地不建厂、建厂不开工,或者实际产能远低于计划产能。“醉翁之意不在酒。投资建厂只不过是个幌子,廉价圈地才是真实目的。”业内人士说。
这让记者想起一年前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播出的成都新大地以建汽车厂名义在银川圈地被曝光的新闻。成都新大地在银川征地300亩,计划投资18亿元,号称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卡车6万辆、微型车和乘用车3万辆的能力,预计年销售收入50亿元。该项目在当地曾名噪一时,结果3年内只生产了4辆样车。巧合的是,新大地建新厂选择的地点也是在宁夏。
据吴志勇介绍,宁夏石嘴山青年曼汽车有限公司新工厂建设至今尚未完工,目前只是在当地收购的一家专用车厂内有少量生产。
令人不解的是,宁夏汽车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当地零部件企业很少,在零部件配套方面十分不便,供应链面临很大困难,势必增加物流成本。选择在宁夏建重卡生产基地,使生产成本已经偏高的青年曼卡雪上加霜。
在当地市场需求方面,尽管石嘴山有矿山,但矿山市场对工程车辆的需求有限。宁夏重卡市场容量,无法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市场相比,而石嘴山青年曼汽车有限公司规划的年产量是1.5万辆,当地市场难以消化。客观条件如此不利,青年曼卡却选择在宁夏建新工厂,占地面积达1500亩,是成都新大地征地面积的5倍。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图的是啥?
据吴志勇介绍:“目前金华青年曼汽车有限公司的产能是3000辆,主要针对专用车细分市场,如码头专用车等。”仅在细分市场苦心经营的青年曼卡,急于在宁夏建新厂扩产能,加上金华新工厂明年即将投产的3万辆产能,两地产能之和达4.5万辆,青年曼卡是否有能力消化如此大的产能?要画个大大的问号。青年曼卡是真心实意干汽车制造吗?
备注:本文为转载内容,目的为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文中内容并不代表观点。